防城港市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扩投资补短板强推进
TUhjnbcbe - 2025/2/24 21:56:00

「本文来源:广西日报」

本报记者吴丽萍

编者按

“十三五”时期,广西累计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超过亿元,成为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压舱石”和“强引擎”。

随着国家重大战略在广西的纵深推进,人民群众出行需求稳步增长,高品质、多样化、个性化需求不断增强,今后5年仍将是广西交通运输发展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是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5年,是全面开启交通强区建设的5年。

为加快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统筹推进广西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自治区政府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年远景目标纲要》,于10月22日发布了《广西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四五”规划》。

未来5年,广西交通建设的目标和重点任务是什么?将从哪些方面突破发展瓶颈、补足短板?将采取哪些有力举措推进《规划》贯彻实施?相关领导、专家对《规划》进行了解读。

1目标5年投资超过1.5万亿元

《规划》明确,到年,广西建成“全国前列、西部领先”的“交通大省”。着力建设“两通道、两枢纽、三网络、三体系”,实现“门户枢纽国际化、市通高铁便捷化、县通高速网络化、民用机场聚集化、内河航道高等化、轨道交通网格化、进村入户普及化、综合交通一体化”,人民对交通满意度显著提升,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圆满完成。

围绕“十四五”时期发展目标及重点建设任务安排,规划广西综合交通“十四五”时期建设投资规模超过1.5万亿元,比“十三五”时期投资额亿元增长约%。

“总体来看,‘十三五’时期广西综合交通运输发展水平基本适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人民群众出行幸福感和获得感明显提升。但与广西加快建设交通强区、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如区域通道难以支撑国家重大战略新要求,对接粤港澳大湾区通道瓶颈突出,缺乏高标准客运通道和便捷货运通道。规划建设的15条高速公路通道仅建成7条,西部陆海新通道西线铁路通道存在‘断头路’。”广西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姚华说。

姚华认为,《规划》是指导“十四五”时期我区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各项工作的重要依据,也是广西“十四五”自治区级重点专项规划之一。“十四五”时期,广西综合交通运输将从“基本适应”全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逐渐向“支撑引领”全区高质量发展转换。

5年内,基本建成西部陆海新通道,形成出海出边铁路通道9条、高速公路通道23条,实现西南、中南地区多通道便捷出海出边。区内综合交通网络基本完善,与粤港澳大湾区深度对接,与周边省份互联互通,形成出省省际铁路通道19条、高速公路通道37条。沿海沿江沿边运输通道贯通,形成以珠江—西江经济带为腹地,向内陆纵深发展的国内大循环通道。

“十四五”时期,将初步形成“出行交通圈”,即3小时通达周边省会城市和东盟国家首都城市,2小时通达区内城市,1小时通达北部湾城市群。构建便捷高效的综合交通货运网络,初步形成“快货物流圈”,即国内1天送达、东盟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

2任务从6方面破除瓶颈补足短板

根据《规划》,今后5年,我区将进一步统筹推进“构通道、强枢纽、补短板、提品质、重创新、优治理”各项重点任务,加快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

将以“构通道”为载体支撑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以“强枢纽”为重点提升综合枢纽服务能力,以“补短板”为核心完善基础设施网络,以“提品质”为导向提高运输服务水平,以“重创新”为动力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以“优治理”为手段健全交通运输发展体制机制。

广西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副所长雷小华称,围绕《规划》提出的着力建设“两通道、两枢纽、三网络、三体系”,我区部署了6项重点任务,将有效破除各个领域的发展瓶颈,补足短板。

畅通综合运输大通道方面,“十四五”期间,将建设完善西南、中南地区连接广西北部湾出海口的大能力主通道,实现南向北联开放发展;增强西南地区、东盟国家经广西与粤港澳大湾区便捷沟通的通道能力,形成跨区域综合运输大通道,实现东融西合协同发展。最终形成布局完善、能力充分、服务高效、衔接顺畅的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综合运输大通道。

打造一体化国际门户枢纽方面,将建设以广西北部湾国际门户枢纽港、南宁区域性国际综合交通枢纽为核心的多层次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届时,广西北部湾国际门户港地位基本确立,南宁市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交通枢纽城市,枢纽经济建设将成为经济发展新动能。

构建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方面,将构建发达的快速网、高效的干线网、广泛的基础网。“十四五”时期,综合交通网总里程突破15万公里,实现市市通高铁、县县通高速,形成各种运输方式布局合理、结构优化、便捷通畅、互联互通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

根据《规划》,我区还将不断强化高品质客货运输服务、提升交通可持续发展能力、构筑现代化行业治理体系。这些任务顺利完成后,将推动广西交通运输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交通强区奠定坚实基础。

3实施3大举措推进项目建设

根据《规划》,我区将加快推进建设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夯实发展基础,提升支撑能力。

为完善西南、中南地区连接广西北部湾出海口的大能力主通道方面,将加快推进通道内贵阳至南宁高速铁路、南宁经桂林至衡阳新高铁、黄桶至百色铁路、贵阳经南宁至北海高速公路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

为增强西南地区、东盟国家经广西与粤港澳大湾区便捷沟通的通道能力,形成跨区域综合运输大通道,将重点推进南宁经玉林经岑溪至深圳高速铁路、柳州经梧州至广州铁路、南宁经玉林至珠海高速公路、南宁至梧州吨级航道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

为加快打造广西北部湾国际门户枢纽港,将着力补齐广西北部湾港口设施短板,重点推进钦州港集装箱码头、防城港港大型散货码头、北海港液化天然气(LNG)码头等一批专业化、大型化码头建设。积极推进深水航道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钦州港20万吨级进港航道、北海港铁山港20万吨级航道、防城港港30万吨级进港航道等深水航道、锚地及防波堤建设,适应全球船舶大型化发展趋势。

潜力智库(广西宏观经济学会)首席专家苏腾表示,为确保重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我区将实施一系列创新举措,这些举措针对性强,破难点、提效率,将有力促进《条例》贯彻实施,化解项目建设难题。

如创新实施高速公路项目前期工作代办制,即项目在业主未明确的情况下,由自治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代为组织开展项目前期工作,并在项目业主明确后,将前期工作成果移交项目业主的工作模式,可让项目业主实现“拎包入驻”。

创新投融资方式。如创新公路项目出资方式,将高速公路项目按经营性公路和政府还贷公路模式建设,以经营性公路为主、政府还贷公路为辅的方式推进,采取公开招标方式引入社会资本参与高速公路投资建设和收费运营,直接减少财政补助和政府债务规模,这将极大减轻市、县两级特别是贫困地区的财政负担。

创新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方式,实施“三企入桂”战略,通过PPP模式,采取独立投资、合资合作或央企与广西交通平台合作等方式,多渠道筹措资金。鼓励交通企业发行不动产信托基金募集建设资金,引导支持交通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发行企业债、公司债、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和运用各类新型融资工具直接融资,并以债券、基金和中央车购税补助资金为杠杆,通过“投贷联动”“债贷联动”等方式扩大融资规模。

创新服务工作举措。成立“前期工作专班”“PPP工作专班”“高速公路推进专班”“运河工作专班”等工作专班,集中发挥骨干力量,加快项目建设速度。自治区相关部门形成协商工作机制,对交通重大项目建设采用一周一调度,一月一小结、一季一通报、半年一考核,有时甚至一天一调度的模式,及时、有效解决项目建设过程存在的问题。此外,将年度投资目标和重大交通项目征地拆迁、资金到位、开竣工目标纳入绩效考评体系,开设红黑榜,形成压力传导、“打擂台”效应,整体推动项目建设。

“十四五”广西交通发展大蓝图

广西综合交通“十四五”时期建设投资规模预计超过1.5万亿元,其中:铁路方面(含城市轨道交通),预计完成投资约亿元;公路方面,预计完成投资超过1.1万亿元;水运方面,预计完成投资约亿元;民航方面,预计完成投资约亿元;邮政方面,预计完成投资约60亿元。

至“十四五”期末,高铁动车运营总里程达到公里,实现市市通高铁。

至“十四五”期末,全区新建成高速公路超过公里,高速公路总里程1.2万公里以上,高速公路规模位居国内前列。

至“十四五”期末,建设农村公路超过1万公里,实现所有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90%以上的自然村(屯)通硬化路。

至“十四五”末,力争全区共建成21个通用机场,初步形成普遍覆盖、层次分明、功能完善的通用机场网络。

至“十四五”期末,新建成吨级航道公里,实现西江航运干线航道全线达到吨级,右江、红水河、柳黔江总体可通航吨级及以上船舶。

“十四五”期间,初步形成“出行交通圈”,即3小时通达周边省会城市和东盟国家首都城市,2小时通达区内城市,1小时通达北部湾城市群。

“十四五”期间,构建便捷高效的综合交通货运网络,初步形成“快货物流圈”,即国内1天送达、东盟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

1
查看完整版本: 扩投资补短板强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