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城港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贵阳市教育十四五规划纲要,全文来了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是哪个部位开始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210727/9236997.html

贵阳市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为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依据国家、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根据国家和省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按照教育“强省会”工作要求,制定本规划。

一、“十三五”期间贵阳教育取得历史性成就

在市委市*府的坚强领导和全社会的共同关心支持下,通过教育系统的积极努力,“十三五”期间贵阳教育取得了长足进步,为“十四五”时期教育改革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的全面领导更加坚强。市委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纵深推进“教育立市”发展战略,高定位抓教育、高站位促发展,不断加强*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不断完善*管教育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了各级*委*府统筹教育发展的组织机构,构建了各级人大*协督促指导教育事业发展的机制。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市委教育工委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市*府关于教育系统*的建设的各项决策部署,统筹协调、督促指导推进全市教育系统*的建设、思想道德建设、意识形态、抵御和防范校园宗教渗透、统一战线、*风廉*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实现了*的建设与教育发展同频共振,汇聚了各级各部门共同发展教育事业的合力,形成了社会各界关心支持教育改革发展的良好氛围。

教育投入保障更加有力。各级*委*府坚持教育经费优先保障,依法落实“三个增长”“两个确保”,每年压缩行*经费支持教育发展。“十三五”期间财*性教育经费共计投入.55亿元,与“十二五”相比,增长了.26亿元,增幅为60.23%;年度教育经费总投入从年的.96亿元提升到年的.33亿元,增长了73.37亿元,增幅为64.95%。

教师队伍基础更加坚实。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工程,着力建强教师队伍、夯实发展基础。持续扩充教师总量,“十三五”期间全市共补充教师人,师资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形成了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制;不断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分类别、分层次的教师梯度培养机制基本形成,教师专业素养得到进一步提升;不断提高教师待遇,在全省率先实现教师年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年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尊师重教的氛围更加浓厚。以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为引领的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教育综合改革更加深入。推动义务教育入学方式改革,搭建“贵阳市义务教育入学服务平台”,实施“阳光招生”、公民办学校同步招生。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中小学德育安全网格化管理。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实施教育督导常态化视导和教育质量监测,全面推进学前教研指导责任区建设,开展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公民办学校办学水平评估。推动中考科目、方式、组织等改革,改进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基本形成多元多维的教育评价体系。积极探索教育治理改革,优化学校管理体制机制,推进学区化、集团化、共同体建设,激发学校办学活力。加强校外培训机构规范治理。深入推进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广泛应用。

教育服务能力更加强大。“十三五”期间,全市通过“百校攻坚”、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等教育项目工程,完成新建改扩建、维修改造学校项目个,新增学位14.28万个。学前教育公办率从31.31%提升到52.84%,增长21.53个百分点;学前教育普惠率从50.94%提升到86.50%,增长35.56个百分点;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读公办学校人数占比从65.25%提升到85.49%,增长20.24个百分点;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从91.7%提升到94.61%,增长2.91个百分点;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显著提升,就业率稳定在93%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57.8%提升到66.85%,增长9.05个百分点。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3.41个百分点和12.45个百分点。

教育脱贫成果更加显著。认真落实“两不愁三保障”的教育保障要求,深入实施“六大工程”,推进教育帮扶工程,推动教育脱贫取得决定性胜利。健全控辍保学工作机制,实现全市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少年儿童失学辍学动态清零,建成5所易地扶贫搬迁学校,易地扶贫搬迁点适龄少年儿童全部入学。加大学生资助力度,累计发放各类学生资助资金22.94亿元,惠及学生.8万人次,实现应助尽助。巩固提升农村营养改善计划质量,实现农村学前教育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营养改善计划补助全覆盖,累计投入资金7.56亿元,惠及学生余万人。推进“校农结合”,实现“学生餐贵州产”,累计采购本省农产品16.51万吨,采购金额12.84亿元,有力助推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和产业结构调整。

教育开放合作更加多元。深化国际教育交流,与新西兰、东盟等国家、地区建立教育合作关系。大力引进北京、上海等地一批知名院校来筑办学,领办联办学校余所,中央民族大学附中落地开学,与中国人民大学签订教育共建合作协议。切实履行省会城市责任与担当,帮扶省内其他市州学校99所,惠及学生万人次。县域教育交流更加深化,本土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带动作用更加彰显,有效促进城乡基础教育一体化发展。

校园安全防线更加牢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率先成立组织机构,建立医疗机构与学校的联动机制;率先开展防控指导,编制和实施《贵阳市教育领域疫情防控工作指南》;率先启动健康摸排,持续追踪全市万师生及其同居住人员健康状况;率先开展网课录播,组织0余名教师录制小初高12个年级课程节,做到“停课不停学、离校不离教”;率先开展心理疏导,帮助解决师生疫情期间心理困扰;率先实现返校复学,在全国率先实现全学段返校复学;率先关爱特殊群体,落实专项资金0余万元关爱贫困家庭儿童,保障援鄂和一线抗疫医务人员子女入学。做到了“管理零缺位、追踪零漏洞、安全零失误、疫情零发生”。进一步健全了学校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防溺水、食品安全、人身安全、心理健康等安全保障机制,建成校园安全网络平台,实现全市校园封闭管理工作%,学校专职安保人员配备%,中小学安装一键报警装置%。

二、新发展阶段贵阳教育面临的形势和挑战

(一)贵阳教育面临的新形势

我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在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十四五”时期,我省要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努力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贵阳正在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强省会”为主抓手,以新型工业化为主攻点,以数字经济、绿色经济为主路径,做到生态立市、工业强市、数字活市、人才兴市,努力把贵阳建设成为围绕“四新”主攻“四化”的排头兵、引领全省高质量发展的火车头、西南地区更具影响力的重要增长极,奋力谱写新时代“强省会”新篇章。新时代新阶段新形势要求贵阳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努力构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更加充分发挥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战略作用,为贵阳市实现“一个高于,五个走前列、作表率”的发展目标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更加有力地承担起为*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

(二)贵阳教育面对的新挑战

中国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给予贵阳教育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和问题,教育事业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问题比较突出。资源供给总量不足。学校布局滞后于城市发展,学位供给滞后于人口增长,资源供给滞后于群众需求。发展方式亟需转变。育人方式与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资源配置方式与实现区域、城乡、校际均衡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评价方式与破除“五唯”的要求不相适应。队伍建设存在短板。教师总量不能满足教学质量提升要求,教师培养和评价机制不能满足专业发展要求,管理干部素养不能满足教育事业发展要求。治理能力有待提升。教育治理亟需转观念,教育“放管服”亟需扩空间,学校办学亟需增活力,教育督导亟需“长牙齿”。教育服务还不到位。支撑经济发展的能力有待加强,汇集人才的能力有待加强,推动创新创业的能力有待加强,贵阳的教育资源优势没有很好地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

三、“十四五”期间贵阳教育发展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中央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全国全省全市教育大会部署,加强*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的教育方针,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对贵州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牢牢把握新发展阶段的时代特征,锚定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贵州特色教育强省的总体目标,紧紧围绕“强省会”行动,大力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以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推进教育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构建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发展新格局,纵深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落实,提升教育服务国计民生的能力,切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在全省率先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坚持*的全面领导。牢记“国之大者”,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把*的创新理论全面贯彻到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全过程,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动摇、不偏离,坚守“为*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不动摇、不偏离,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动摇、不偏离,教育学生永远“感*恩、听*话、跟*走”,做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者和接班人。

——坚持新发展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将新发展理念贯彻教育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实现教育发展模式变革,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教育质量变革、发展动力变革和育人方式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更富效率、更为安全的教育发展,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坚持高水平普及。打造更加公平优质的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提升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水平。努力构建更加完善的教育体系,促进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质量提升,规范发展民办教育。

——坚持高质量发展。以人民群众满意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实现教育质量、结构、规模、效益、安全相统一。构建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的教育评价体系,激发学校办学活力,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坚持一体化发展。以终身教育理念为引导,知行合一、格物致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加快贵阳贵安一体化融合发展,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协同发展。以教育质量为核心,转变教育资源配置方式,为每一位学生健康成才奠定根基,为每一位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为每一所学校的发展创设环境。

(三)主要目标

1.总体目标

贵阳教育实现从规模增长到高质量发展方式的战略转型,*管教育的体制机制更加健全,教育内涵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教育质量明显提高,高标准补短板,高水平强弱项,做大、做优、做强、做实、做精、做特、做真、做美贵阳教育。

注:

做大贵阳教育,大幅增加学位;

做优贵阳教育,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新型城镇化发展优化学校布局;

做强贵阳教育,高质量办好每一所学校;

做实贵阳教育,立足于贵州、贵阳实际,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实实在在做教育,不慕虚功;

做精贵阳教育,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